隨著富彥國離開,歐陽文忠的心再度空落起來,索性寄情於文章和書法,想要從中尋到寄託。

卻不曾想——

這些陪伴了他大半生之物,到今天竟然變得乏味。

文字端方如舊,但無形中多了幾許敷衍。

文章辭藻規整,卻虛偽到他自己都嫌棄。

歐陽文忠清楚自己的狀態,如今在朝廷的每一日,其實並非是為了自己,倒像是在刻意維持那早已形同虛設的“慶曆新政”。

他的心早就不像當年了。

蘇子瞻的詩詞偶爾能讓他眼前一亮,不過考慮到朝廷的態勢,歐陽文忠並不打算舉薦蘇子瞻,讓他趟進即將到來的旋渦中。

不過文壇的威望,歐陽文忠倒是大方給予。

他向文壇好友推薦蘇子瞻的文章,並希望著有一日,倘若蘇子瞻命裡有劫難,這文壇的威望可以保住他。

……

慶曆三十一年,六月。

宮中傳來慶曆帝病重的訊息。

一時間,朝廷內外風雲湧動,許多蓄勢待發之輩,早已期待著在朝廷格局的重新洗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為了這天——他們等了太久。

李常笑身居黃州,仍然可以感受到朝廷局勢的變化。

一場足以攪動風雲的駭浪將至!

只不過,他如今的著眼點皆在五子身上,朝廷的變化也被置之身外。

總之,時代自有其風雲人物!

同年九月。

太孫趙易代替皇祖理政,由其祖母曹皇后聽政輔佐。

曹皇后與趙仁夫妻四十餘年,清楚今日的天下好不容易歸於平靜,經受不了太大的波折,於是以強力將蓄勢待發的舊臣派按下。

她雖是一介女流,但身份上天然有著優勢。

一來,曹皇后的父親與胞弟,曹起與曹佾二人,皆是在鹹平朝立有大功之人,分別在將門中與民間享有巨大的威望。

二來,慶曆帝坐鎮天下三十餘載,如今雖然無法上朝,但積威久矣,仍然不是臣子敢硬抗的。

這諸多因素積累到一處,雖然趙易有些不甘自己大展拳腳的機會被剝奪,但為了維持自己在皇祖眼前的形象,還是不宜此刻翻臉。

王介甫對自己這位學生的性子再瞭解不過,是以並不擔心。

他甚至為了避嫌,主動請命外放,消除宮中的嫌疑。

這些年來,老臣派在王介甫的經營下,與二十多年前發生了細微變化。。

最初,他是靠著繼承王孝先與呂坦夫二人的人脈,才確立了自己在老臣派中的地位,並且隨著慶曆十五年的海難後,他的地位愈發鞏固。

時至今日,王介甫已經實質上具備了指揮老臣派的能力。

只不過,其中的人員亦有親疏之分。

疏遠的一派,單純只是大宋建國以來的官宦家族,其中以呂坦夫所在的呂家為典型。

他們的目的在於恢復父祖輩執掌朝堂的局面,王介甫最初也是如此。

然而,這個初衷現在發生了變化。

王介甫隨著對朝廷局勢,以及國朝現狀的洞悉,發現了大宋立國以來積累的諸多弊病。

最典型的,當屬慶曆新政掌權時大肆徹查的土地兼併問題。

這其中最大的因素,正是老臣派的一部分官宦家族。

此間種種,有如跗骨之蛆,蠶食著大宋昂揚向上的養分,這也是為何老臣派中會有親疏的原因。

王介甫在瞭解到實情後,有意扶植拉攏了一部分志同道合之人,作為來日的班底。

他們——將要開創一個屬於大宋的強盛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