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他娘,穿他娘,莫再彷徨莫心傷。梁山開啟公平門,分田分地有米糧。

饑民苦,流民傷,官府不管淚汪汪。且往梁山走一趟,從此有地有希望。

莫怕風,莫怕霜,姜齊寨主好心腸。來者都到梁山上,同把安穩日子享。

李助行至鄆州城,街邊孩童蹦蹦跳跳,口中歡快地傳唱著這童謠,聲聲入耳,不禁在他心中泛起層層波瀾。他對梁山之主姜齊的好奇,瞬間被點燃。能巧用童謠這般方式傳名四方,在李助眼中,此人定非凡俗,恰似那歷史上振臂一呼、揭竿而起的陳勝吳廣,黃巾張角!

讖語童謠,看著簡單通俗,可是真要是有人活不下去,又聽到這話,難免不會生出上梁山的念頭!

李助本打算前往汴梁,此刻卻當機立斷,改變方向,徑直朝著水泊梁山奔去。

前幾天鐵笛仙馬麟剛剛創出這童謠,想著先在梁山之中傳播看看,實驗一下是否能夠流傳開,誰能料到,短短不到十天,不僅鄆城縣街頭巷尾已然傳唱開來,便是整個鄆州的其他縣城都可聽聞這童謠。

而且,隨著進入臘月,這首童謠隨著走街串巷的貨郎,走親訪友的孩子,開始向著周邊州府傳播!

京東西路的濮州、濟州、兗州,京東東路的齊州,以及河北東路的大名府、開德府以及博州!

處處都能聽到孩童們歡快地哼唱著這首童謠,梁山之主姜齊的名號,也隨之傳遍四方。

鄆州衙門。

樑子美心急如焚,不住地張望著屋外,臉上滿是焦慮之色。

他呈遞上去的那份奏本,已經過去了十多日,卻如同石沉大海,毫無迴音。“朝廷那邊到底在搞什麼!批覆怎麼還不來!” 他憤怒地咆哮著。

“恩相暫且息怒,或許是應天府的轉運司在臘月封衙,導致公文傳遞延誤?” 宋江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提醒道,“又或者問題出在樞密院那邊?”

“應天府的人都瞎了聾了不成?” 樑子美此刻已全然失去了往日的穩重,怒目圓睜,手指著門外說道,“你也聽到了那童謠,這可是讖語啊!”

“小可就是聽見了,才來求見恩相!”宋江也是半隻腳混跡江湖的人物,深知這種名聲一旦傳播開來,梁山的勢力必將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壯大。屆時,若不動用禁軍,僅靠廂軍,想要剿滅梁山,恐怕難如登天。

應天府的轉運司其實早就看到樑子美的上書,並且也第一時間傳到了樞密院,但是,關鍵就在樞密院現在並無主事之人!

事實上,應天府的轉運司早就收到了樑子美的上書,並且第一時間將其轉呈至樞密院。

然而,問題恰恰就出在這樞密院。

大觀年間,樞密院使由童貫擔任,可此時童貫正坐鎮西軍,不在朝廷。

原本應當主事的樞密副使黃中庸,卻不幸去世。黃中庸曾在宋徽宗崇寧元年被任命為侍中,後因得罪蔡京而被貶。蔡京倒臺後,朝廷下旨起復他為太常寺卿、侍中兼樞密院副使宰相,可還沒等上任,他便撒手人寰。

大觀四年擔任同知樞密院事的侯蒙,恰好是除同知樞密院事,進尚書左丞,升官了!

如此一來,在大觀四年的臘月,整個樞密院竟陷入了無人主事的尷尬境地。

這也導致樑子美請求廂軍圍剿梁山的奏摺,被擱置在一旁,無人理會。

與此同時,宋室朝廷正忙於議論一件大事 —— 改諡靖和皇后尊號。

在這般關乎禮法的重大事務面前,梁山之事在宋徽宗趙佶眼中,不過是區區小事。

畢竟,大宋每年都會發生幾起民亂,不足為奇。

不見這時候就是高俅也只是堆著笑奉承著,即便是心裡還在擔心義子高柄,臉上卻一點不敢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