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時代鉅變-從企業主人到下崗(2)(第1/3頁)
章節報錯
武城市市委書記陳瑞明、市長安勝利、市委副書記蒲志來正在省城參加全省深化企業改革會議,會上正介紹著者城的先進事蹟。
散會了,市委書記陳瑞明、市委副書記蒲志來坐在同一輛車上返回武城,陳瑞明說,回去以後要召開武城市深化企業改革會議,成立武城市深化企業改革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以市委書記、市長為正副組長,成員由蒲志來提議,各職能部門參加。
蒲志來瞄了一眼陳瑞明,說道:“武城幾百家企業,真正效益好有利潤的企業沒有幾家,都成了市委市政府的包袱,市委市政府不但不能轉變職能,還要天天為這些企業擦屁股,企業領導人壓榨職工,職工動不動就來市委市政府上訪,我們要學習者城的先進經驗,甩掉包袱、輕裝上陣,真正深化企業改革,搞活民營經濟。”
陳瑞明說:“萬事開頭難,你先牽頭搞個試點。”蒲志來說:“要搞試點就要搞好,我看選一機廠做試點企業就行。”陳瑞明心頭一動:“這個怎麼說?”蒲志來說:“不管什麼企業,只要照常納稅就行,誰幹都一樣。為了一機廠,你也沒少操心,可最後一機廠落在了誰的手裡,朱衛彬這樣的老實人竟然被排擠走了,楊國慶董事長、黨委書記一肩挑,袁梁是總經理,可你知道他倆什麼關係嗎?袁梁也成了沂幫的人,楊國慶不只是推舉他為董事長,而且提議他兼任經委副主任,袁梁成了沂幫最年輕的冉冉上升的新星,楊國慶等在託舉他。”
在武城的政界,沂幫是繞不開的話題,自從陳瑞明來武城擔任市委書記就深受其擾。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武城沂幫人數眾多、盤根錯節,在四大班子、各職能部門可謂顯赫一時,據說某人想擔任某職位,先要透過沂幫的認定,才能上市委常委會。作為武城的絕對一把手,絕不會讓自己的權威受到侵害,因此,在陳瑞明這裡,和沂幫沾邊的人開始被另眼相看,而楊國慶幾年以來一直是副市長的強力人選,但就是通不過陳瑞明這一關。楊國慶已經儼然沂幫的副幫主,雖然他職務不高,但精於運籌謀劃、長於合縱連橫,在武城已經打下了牢固的基礎,織就了一張密不透風的大網,而袁梁這樣的人,沂幫又怎能放過。
其實,陳瑞明也明白,蒲志來就恰是武城運河幫的幫主。沂幫,多是武城以東,沿沂水河兩岸的人。運河幫,就是武城以西,沿運河兩岸的人。武城還有一幫,就是湖幫,就是武城以南,多靠近洋泗湖的人。武城的政界,就此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而其中尤以沂幫、運河幫勢力最強,此消彼長,兩派之間鬥法已經幾十年。
而此時,深諳其中之道的陳瑞明,利用兩派之間的爭鬥而漁利,也是常有的事。但有一點是他要把握的,無論怎麼鬥,都要絕對服從在他的絕對權威下,連自己下命令擔保抵押都不能服從,這就是要造反,留著這樣的企業又有何用?
陳瑞明說:“你召集人員,先有個初步方案,馬上實施就是了。省裡做了部署,諸城有先進的經驗,我們可以啟動,至於過程當中有點小小必然,那也在所難免,及時溝通、研究就是了。”蒲志來答道:“好,陳書記,回去我就辦。”
蒲志來回去的當天晚上,蒲樹強就來到了他家裡,說著一機廠不給擔保抵押,不聽陳書記的話,不聽蒲書記的話。一機廠的日子是不錯,可都是經委系統的企業,怎麼也要互相照顧著點。
蒲樹強看著蒲志來的臉色繼續說道:“我今天剛剛得到的訊息,袁梁簽了一個四千萬元的大單子,第一次發貨對方就預付三百多萬元,有這三百萬元,什麼事情幹不成,還貸款幹什麼?他們輕輕鬆鬆,我們辛辛苦苦,怎麼好事都是他們的,你看他們的產品有什麼啊,我這裡就是基礎不好,我要有一機廠的盤子,我會比他們幹得更好。”
蒲志來說:“當年你沒有幹上一機廠的總經理也是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