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退金兵後,山坳仿若一位歷經滄桑後終得喘息的隱者,重歸安寧。晨霧如輕紗般繚繞在山間,日光艱難地穿透層層霧靄,灑下絲絲縷縷的暖芒,給這片山林添了幾分靜謐與祥和。然而,眾人深知,守護《墨韻千秋》書稿僅是傳承華夏文化這一浩瀚工程中的關鍵一環,若要讓華夏文化的薪火永不熄滅,宛如那燎原的火勢綿延不絕,還需為後世精心播下知識的種子,以待來日長成參天大樹。

這日,陽光傾灑而下,暖了山林,也暖了眾人的心。周崇,這位平日裡總是默默埋首於古籍之間、整理資料,看似沉默寡言卻知識淵博如海的長者,邁著沉穩的步伐找到蘇御。他目光堅定,仿若夜空中閃爍的寒星,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執著,開口說道:“蘇公子,我想為附近山村的孩童授課,教他們識字讀書、知曉古今。亂世之中,刀兵橫行,百姓苦不堪言,可文化傳承的脈絡不能斷啊,這些孩子就是我們未來的希望之光,唯有用知識武裝他們的頭腦,才能讓華夏大地在黑暗之後重煥生機。”蘇御聞言,眼中瞬間一亮,仿若破曉時分穿透雲層的曙光,當即贊同:“周老此舉甚好,正合我意,咱們這就安排起來。這不僅是為孩子們謀福祉,更是為我華夏文化的延續築牢根基,切不可耽擱。”

說做就做,眾人立刻忙碌開來。他們在山坳與山村之間仔細尋覓,終於尋得一處相對寬敞、安全的茅屋。這茅屋久經風雨侵蝕,牆體斑駁,茅草稀疏,搖搖欲墜,眾人齊心協力,對其略加修繕。有的砍來粗壯的樹木,加固樑柱;有的重新鋪蓋茅草,讓屋頂厚實防雨;還有的用泥灰填補牆縫,阻擋寒風。不多時,茅屋便煥然一新,雖依舊簡陋質樸,卻飽含著眾人對孩子們的殷切期望與滿滿心意,成為這亂世中一座知識的燈塔。

周崇又不辭辛勞,翻找出一些簡易書本、筆墨,這些物件或是從山外帶出的舊物,或是眾人自制的粗糙文具,雖不精美,卻彌足珍貴。他將這些教學用具一一整理妥當,擺放在茅屋的簡陋書桌上,彷彿看到了孩子們求知若渴的面龐,心中滿是期待。

開課那日,晨曦初露,天邊泛起一抹淡淡的魚肚白,柔和的光線給山村披上了一層夢幻的輕紗。山村的孩子們便在家長的帶領下,如同歡快的小鳥,滿懷好奇與期待,沿著蜿蜒崎嶇的山間小路趕來。他們衣衫破舊,補丁摞補丁,小臉髒兮兮的,沾滿了泥土與汗水的痕跡,卻難掩眼中對知識的熾熱渴望,仿若夜空中閃爍的星辰,熠熠生輝。

周崇身著一襲洗得發白的長衫,身姿挺拔,宛如一棵蒼松傲立在茅屋前。他面帶微笑,親切和藹,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陽,驅散了孩子們心頭的緊張與羞澀。“孩子們,今日起,咱們就在這兒讀書識字,知曉這世間萬千。知識的大門今日為你們敞開,只要你們用心,便能領略到古往今來無數智者的智慧結晶,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周崇聲音洪亮,仿若洪鐘,迴盪在茅屋四周,驚飛了枝頭棲息的鳥兒。

課堂上,他從最基礎的識字講起,手中拿著一根細長的樹枝,仿若神奇的魔杖,在地上比劃著筆畫,耐心十足。孩子們圍坐一圈,小屁股緊緊挨著地面,眼睛睜得大大的,一眨不眨地跟著周崇一筆一劃地學,小嘴嘟囔著讀音,那認真勁兒讓人動容。遇到一些較為難懂的字詞,周崇便會講起有趣的故事,用生動的情節幫助孩子們理解。

如教“忠”字時,他緩緩起身,目光深邃,仿若穿越時空,說起古往今來忠義之士保家衛國的傳奇。當講到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時,孩子們聽得入神,眼中滿是崇敬,仿若看到了岳飛身披戰甲、馳騁沙場的英姿。他們小小的胸膛裡,也在不知不覺中種下了愛國的種子,隨著成長,必將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教詩詞時,他吟誦著李白的《靜夜思》,聲情並茂,聲音抑揚頓挫,仿若將那詩中的意境完美地呈現在孩子們眼前。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