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與“漢化派”形成對立的是自詡為契丹正統的正統派。這一派人以耶律察割為核心。核心軍事成員是從漠北敗逃到混同江流域的契丹皮室,他們拒絕漢化,痛恨漢文明,堅持在混同江流域繼續遊牧生活,儘管他們還是不得不掩耳盜鈴地用著漢化派進口或者打造的鐵鍋,烘焙著張邁“恩賜”給遼民的煤爐,穿著海商進口的棉衣,吃著漢化派提供的穀物。高層也會一邊喝著遼津轉口的茶葉一邊罵娘,但所有人都對與漢文明有關的一切深惡痛絕。甚至連漢語詞彙都不許說。
儘管在經濟上處於絕對弱勢,但這一派人所掌控的軍隊卻擁有十分強悍的戰鬥力,其中包括一萬五千契丹而且是契丹之中最野蠻的一批人,室韋、女直等東北的野蠻部落,以及敵烈、烏古等部落中痛恨漢人的一批也都奉其號令。在需要的時候,耶律察割還有可能調動五萬大軍就數字來說雖然似乎還不到漢化派軍隊的一半。但要真的起了衝突,輸贏怕也是五五之數。
耶律察割本人身在混同江黃龍城,在遼都東遷之後,認為東京已經被漢人“汙染”了,從來不肯踏入遼陽府半步。對遼國的中樞的日常政務幾乎沒有實質性的影響,但耶律察割的父親也就是阿保機的弟弟耶律安端因為兒子的存在而備受尊榮,老傢伙目前被封為東丹王。地皇后對這個從阿保機時代就造過反的叔叔防範極深,但仍然不得不保持表面上的尊重。
由於地緣的關係,漢化派又被稱為南派,正統派又被稱為北派,夾在南北中間的,就是以地皇后為首的調和派。
調和派的人被南派稱為中間派,而被北派稱為“和稀泥的”。他們在經濟上必須依賴南派,而在軍事上則希望一統南北,一致對外。但實際上南北兩派的實權人物如今都有聽調不聽宣的趨勢,地皇后真正能確實掌握的,不過是從臨潢府逃回來的兩三萬人,但被張邁放回來後、與韓延徽同列宰相的蕭翰,以及連續兵敗的兩大統帥撒割和課裡,都文不足以服國人、武不足以鎮軍眾,所以追求享受的人往往向南派靠攏,而被仇恨充滿心胸的則投靠了北派,連有大遼金剛猛將之稱的拽剌兄弟,也都去了混同江。
因此隨著時間的推進,南北兩派都越來越壯大,反而是擁有名義上最高統治權力的調和派在不斷萎縮。
大智節在深入瞭解了這一切後,更是不大願意待在遼陽府了。這座城市表面看起來平和而繁榮,實際上激流潛藏,危機四伏,據說有好幾次,耶律察割都要領兵南下“兵諫”了!如果讓對漢化深惡痛絕,他們這些與唐國關係匪淺的人能有什麼好下場呢?
開春之後,大智節就安排了兩位貴客去考察林木,自己則急急忙忙地在遼陽府籌集資金,由於有去年的成功,遼陽府無數貴人都對他即將開啟的天津之行充滿了期待,儘管這一回大智節不斷宣稱此去天津利潤肯定沒有去年那麼大了,到最後怕就是翻個兩倍而已,而且還有海上風浪的危險,但所有人似乎都被巨大的利潤矇住了眼睛,不顧一切地將自己的家奴與貨物往大智節的商隊裡頭塞。
大智節在籌收資金的時候,還發現了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將家奴與貨物塞進來的不但有南派和中間派。甚至還有號稱與漢人勢不兩立的北派!
“這幫人啊,口裡叫囂著拒絕一切與漢家有關的東西,說要守住自己一顆純純的契丹心,但只要能賺錢,卻連契丹心也不要了。”
在大智節籌劃再次出海的時候,劉家小夥子和慕容掌櫃也分別進入山林。去尋找適合造船和適合建造房子的宮殿。
東北的深山老林延綿數千裡,左一條長白山,右一條大金山(大興安嶺),好木料滿山都是,這個時代又不禁止伐木,所以主要是考慮交通問題。
木材是大宗商品貿易,按照之前大智節和天津商人與登州商人的約定,將能夠換取許多影響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