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 “我受到了鼓舞和啟發,陛下。”米開朗琪羅回答。比亞吉奧跳上跳下,就好像他真的站到了地獄的火堆上一樣。“陛下,讓他把我從這裡搬走吧!” “搬出地獄嗎?”教皇用驚奇的眼光看著這位典禮官,“如果他把你放在煉獄,我本當憑我的權威盡一切努力釋放你。可是在地獄是無法贖罪的。”看來,米開朗琪羅比達·芬奇還要“狠”,達·芬奇可能只是談談而已,而米開朗琪羅果真是去做了。甚至,這種做法也同樣用在自己身上。同樣在這幅鉅作中,那個被剝去人皮的遇難者就是以他自己為模特兒畫的。無疑,畫別人也好,畫自己也罷,都是為了發洩一種憤懣,表達一腔激情!順便再談一下,後來教皇保羅四世繼任,居於當時的環境,讓人把所有的裸體畫像一律添上衣服。完成這一任務的是一位叫伏特拉的畫家,他在每個裸體人物的下身畫上飄帶以作遮擋。可憐的是,由於他做了這件“好事”而使他得了一個“穿褲子的畫家”的雅號,久而久之連他的真名實姓都被人遺忘了。事情傳到了米開朗琪羅那裡時,這位高齡而疲憊的巨匠說:“請轉告教皇,這是一件小事……還是請他在世界大事上多費心思吧。修改一幅畫是不費手足的。”雖然畫面遭到了破壞,然而它仍無愧於一幅世界上偉大的傑作。 此外,從這些故事的背後還應該看到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可能由於諸如時代、宗教等等因素,米開朗琪羅在西斯廷教堂內作畫時尚未使用女性裸體模特兒,而在畫女性形象時有時還不得不用男模特兒代替,如《利比亞巫女》就是一例。從現存的習作看,顯然是以一個男子為模特兒來推敲他的草圖的。米開朗琪羅一生的創作中裸體女性並不多,然而其形象都是很鮮明的。她們的共同特色,都是雄強壯實、肌肉發達,顯露出男性的特徵,注入了男性的力量。這裡除了米開朗琪羅本身的風格之外,也許與使用男性模特兒不無關係。在畫家傳世的作品中,倒是有一幅女性素描,畫的是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的背影。不過,人們認為並非對著女模特兒寫生,而是照著巴奇奧?班迪內裡所作的銅像畫成的。這在反映出大師注意對前人作品的研究借鑑的同時,至少還說明了當時工作條件的侷限。前面提到的比他略晚的布隆茲諾所畫《皮格馬利翁與加拉蒂雅》一畫時,也有同樣的情況,只是大師把這種特性融入了自己的風格中,而布隆茲諾卻作為不足暴露出來了。 也許還應提及,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這文藝復興三傑,雖然終身都未婚娶,但在傳說中都有各自的情人。米開朗琪羅與維多利亞夫人有過一段深沉動人的柏拉圖式的戀愛,可惜未有留下為她作畫的任何記載。拉斐爾雖然37歲英年早逝,卻留下了一幅《婦女肖像(拉?佛娜莉娜)》。佛娜莉娜是麵包店的女兒之意,據傳這是拉斐爾為他的情人畫的一幅肖像。模特兒的臂環上刻有“馬比諾的拉斐爾”字樣。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他的學生所作。不管怎樣,這幅在當時就頗負盛名的肖像作品對後世是產生一定影響的,尤其在後來的法國楓丹白露派作品中常可見到其的痕跡。
1。 依莎貝拉與海倫娜(圖)
以自己的妻子為模特兒,也是歷史上的許多藝術家常有的做法。17世紀的兩位巨匠魯本斯和倫勃朗就是最好的例子。 每每我們翻閱一些藝術家傳記之類的文字,大多有這樣的記載:某某藝術家幼年時如何家境貧寒,青年時如何立志學藝,但因種種原因依舊默默無聞衣食無著,晚年才一舉成名。更有甚者,是潦倒一生,死後人們才把榮譽的花環套在他的墓碑上……而魯本斯則例外,他是藝術史上少有的幾個富貴一生的畫家中的一個。筆者曾有幸訪問過比利時安特衛普市的魯本斯故居,那是一座豪華的宅邸,現在作為他的藝術博物館。庭院小樓,九曲迴廊,藝術史上並不多見。 魯本斯的父親是一位名律師,因受宗教迫害曾攜家眷流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