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生子,被稱為‘火居道士‘。其宮觀規模較全真道為小,戒律也不很嚴格。明初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鑑於‘吾道自近代以來,玄綱日墜‘,意yu整頓其教之綱紀,著《道門十規》以加強其教規,但收效甚微。

入明以後,統治者對宗教加強了管理與約束,道教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在明代前中期,由於諸帝都不同程度地尊崇道教特別是崇奉其中的正一道,故正一道在那時期仍能獲得一定程度的發展。首先,張陵後嗣繼續被尊寵。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登大明皇帝位,張正常入賀,被授予‘正一教主、嗣漢四十二代天師、護國闡祖通誠崇道弘德大真人‘之號,俾領道教事,給以銀印,視二品。其後,令取消天師稱號,只稱大真人,爵位仍視二品。洪武十年(1377)張正常逝世後,張宇初、張宇清、張懋丞、張元吉、張玄慶、張彥?、張永緒等相繼嗣教,代代被封為正一嗣教大真人,爵位視二品。張宇清的大真人號為十四字,張元吉的大真人號達十八字,張彥?的大真人號更達二十字。據弘治十七年內閣大學士劉健等言:‘蓋祖宗廟號不過十六字,親王及文武大臣有功德者,諡號止一二字‘。張陵後嗣的大真人號字數竟超過皇帝廟號的字數,其受尊寵的程度可見一斑。不僅如此,張陵第四十六代孫張元吉嗣教後,恃寵驕恣,橫行鄉里,強奪民女,詐人財物,私設牢獄,殺害無辜達四十餘人。於成化五年(1469)事發後,械至京,有司擬罪凌遲,妻子流放,絕其蔭封。但憲宗卻一再加以寬宥,由凌遲減至充軍肅州衛,僅三年即放回。成化八年(1472)又命其子張玄慶襲封正一嗣教真人,並傳旨聘成國公朱儀之女為配,成了明王朝的皇親國戚,地位反較其先輩更加顯赫。明陸容《菽園雜記》卷八載成化年間朝廷給張真人待遇超過衍聖公(孔子後嗣)之事,文曰:‘襲封衍聖公,每歲赴京朝賀,沿途水陸驛傳,起中馬站船廩給;回日,無馬快船裝送。而張真人往回,水陸起上馬站船廩給,且有馬快船之從。‘四十八代張彥?又奉‘詔聘安遠侯柳文之女為繼室,敕留都內外守備官陪往親迎。‘

四十九代張永緒奉‘詔聘定國公徐延德女為配,敕成國公朱希忠、遂安伯陳?議行婚禮‘。以上種種,皆可證明張陵後嗣(正一道首領)在明代前中期所受的尊寵並不亞於宋元。

其次,許多正一道士亦受明王室的尊崇。洪武四年(1371)龍虎山道士鄧仲修隨張正常入覲,次年應詔入京,留居南京朝天宮,主祀祠之事。傅若霖屢隨張正常朝京,洪武初被詔留京師,授格神郎、五音都提點、道錄司左正一,掌神樂觀事。卒賜祭葬。洪武七年明太祖以靈寶齋儀失於文繁,又命鄧仲修、傅若霖與南京朝天宮住持宋宗真等刪繁摭要,重新修纂,並‘設筵以宴享之‘。明太祖為新纂之書(即《大明玄教立成齋醮儀範》)所作的御製序文中稱:‘禪與全真務以修身養性,獨為自己而已;教與正一專以超tuo,特為孝子慈親之設,益人倫,厚風俗,其功大矣哉!‘表現了明太祖對正一道的偏愛及其崇奉正一道的用意。洪武二十六年(1393),又聞贛縣祥符宮道士劉淵然‘頗能呼召風雷‘,遣使召至,賜號高道,館朝天宮。以後劉淵然在仁、宣之世被賜號真人、大真人,給二品印誥,與正一真人等,成為明代著名的高道。太祖以後諸帝繼續崇奉正一道。據婁近垣《重修龍虎山志》卷七所載,僅從龍虎山調赴京師任道錄司官員的道士就有林靖樂、曹大鏞、鄧景韶、cao克宏、顏福淵、黃嘉佑、龔繼宗、連克章、王時佐、方定相、陳善道、吳尚禮、邵啟南等十餘人。

至於明世宗之寵通道士邵元節,更是歷史上著名的事例。據《明史…邵元節傳》等載稱:邵元節(?~1539),江西貴溪人,龍虎山上清宮道士。嘉靖三年(1524)徵召入京,嘉靖五年(1526)封清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