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為打破六國封鎖立下如此大功,秦惠文王非常滿意,加封張儀五邑之地,封號為“武信君”,其顯赫不亞於前朝的商鞅。

接著,秦惠文王又讓張儀帶著黃金白璧、乘著高車駟馬,去其他五國遊說。

藉著與楚國結盟的東風,張儀的連橫工作做得順風順水,連著跑了韓、趙、燕、齊,一通海吹,說得這些國君紛紛同意放棄合縱,加入連橫。

張儀的個人事業,到此已達於頂點。天下諸國,他只消動一動嘴,就能改變整個格局。這樣的神通,古往今來有幾人能夠?

可惜,上天不會把所有的好運只給一個人。就在秦惠文王十四年秋,張儀出使燕、韓之後,風塵僕僕地回來,還沒走到咸陽,就聽到了一聲晴天霹靂——秦惠文王死了!

這一變故,是張儀萬萬想不到的。秦惠文王這一年才46歲,別說千歲萬歲,連百歲的一半還不到!他的兒子——太子蕩即位,做了新君,是為秦武王。

這位秦武王素來喜好武事,不喜歡說客,在做太子時就看不大慣張儀。張儀心知不妙,只得硬著頭皮去覆命。

從這以後,張儀的日子果然不好過了,群臣中嫉恨張儀的大有人在,張儀先前怎麼排擠陳軫的,現在就有人怎麼排擠張儀。有人對秦武王說:“張儀非誠實之人,賣國牟利。秦有此人,恐為天下笑。”還有人建議,殺了張儀算了。

山東諸國聞聽秦武王與張儀有隙,也見機行事,紛紛棄連橫而複合縱。張儀的事業,轉眼間就落花流水了。

此時的張儀,最常想到的就是商鞅的結局。

——天下的能人,結局都是差不多的。

再想想自己的老同學蘇秦,他忽然就理解了蘇秦一生的作為。兩人雖屬兩個陣營,命運其實並無不同。張儀又想到,蘇秦在臨死之前,還使了一回詐術,了掉一個心願,自己也不妨運用詐術脫險。於是,張儀便去向武王說:“齊最恨者,張儀也。大王若將臣送至魏,則齊必攻魏。齊、魏交戰,大王您就可趁機攻魏,不愁不成帝王之業呀!”

秦武王想想也有道理,另一方面也想甩掉這個前朝功臣,省得天天看著不順眼,於是就答應了。

張儀跑到了魏國,做了相國,齊國果然來攻魏國。

魏哀王不知如何應付,張儀則不慌不忙地出手。他派舍人去楚國,充當楚國的使者出使齊國,對齊閔王說:“張儀相魏,是秦武王與張儀設下的圈套呀!就為了引誘大王您攻魏,好讓秦國渾水摸魚。”

齊閔王一聽,叫聲不好,連忙下令從魏國撤兵。

這麼一搞,張儀在魏國的地位算是穩住了。不過,想起自己為秦國付出的心血,還是鬱悶異常。如此在魏國待了一年,鬱鬱而終。

隨著張儀的死去,一個有聲有色的縱橫家時代也就宣告結束。

考察張儀的一生,似乎他沒有什麼原則,出牌也不按常理。這些道德缺欠,經常為後人所責罵。其實,他對秦國的事業始終是忠心耿耿的,最終不能堅持到底,是因為換了領導。

張儀與蘇秦,雖是詭計多端的縱橫家,但都沒有出賣自己的事業以獲利。他們在維護自己的事業方面無所不用其極,是令人佩服的。

秦國自百里奚以後,多有山東各國來的人做客卿,但結局往往不好。張儀的這個結局雖不如百里奚,但還是好過商鞅等許多人。

他這一生,活得很值啊!

豁出命來“問鼎”的魯莽君主22�豁出命來“問鼎”的魯莽君主把張儀趕跑的秦武王,也是個人物。他做秦王的那一年,才19歲,在位僅4年。這個年紀,可想而知基本上就是個憤青,因此他的政績很有隨心所欲的特色。

如果是一位平民,給他4年時間,就是使出吃奶的勁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