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場上缺乏承接,只要一次過拋售很少股票和認股證就可以造成跌停板,最終迫該股票停止買賣,完全沒有借貨沽空的必要。這樣做是要營造悲觀氣氛,令投資者蝕本離場。
第二輪沽空:在市場一片混亂時,某些受到次貸影響的股票會被拋售。這次,投資者在早前大量股票跌至不值分文的情況下,已經顧不得那麼多,看到股價暴跌就立即沽貨離場,基金在此情況下無奈洗倉。第二輪的沽空已經是恐慌性拋售,市場上再也沒有人敢接貨。 。。
第二章 次貸危機的發展(2)
第三輪沽空:沽空投機者會用盡方法沽空,包括借貨沽空,務求令全球股市的每一類股票股價都暴跌。以前的沽空是要買貨補倉,沽空投機者才能離場。可是,這一次會有點不同。很多沽空的股分之中,有些打入全額交割股,甚至倒閉。投機者可以不必補倉。借出股票的基金公司也得到一點補償,比起不借出股票更為有利。至此,股票市場上出現互相拖累的情況。沽空投機者再也不必出招。靜觀市場變化。
第四輪沽空:這是已經破產或無法繼續持有股票的人,被迫在低價賣掉股票。不要以為這是散戶。很多被迫賤價賣股的投資者是基金和銀行。很多銀行被壞訊息困擾,為了增持現金以備不時之需,即使在市場環境惡劣時也要洗倉。至此,炒家正式賣掉手頭上的指數,對沖期貨和補倉。
又是傳媒的錯
上一章曾經說過傳媒的錯失,是誤導市民,令市民對次貸危機懵懂不知,繼而墮入次貸的陷阱。現在是傳媒的自保策略,令他們傾向於報導有利市場的訊息。
美國各大報章雜誌的地產與財經部分,金融及財經專家搬出一大堆專業名詞,單是線圖就有什麼5天、10天、50天等等線圖……我也不想談論那些無謂的專業名詞。要是筆者想捧出這些東西,可以寫數百萬字。那些文章是寫給一般市民看,卻堆滿專業名詞,莫明其妙的資料、圖表……數之不盡,原因只是想讓大家看不明白。除了扮成專家言論之外,最重要是自保。
筆者有些關於香港一些銀行在次貸危機中虧損與困境的資料,但是無論真與假都不會在這裡寫出來。因為有法律責任,散佈訊息令市場不穩或者使某股票大跌本來就是犯法。即使那些股票的股價不跌,吃官司也是常有的事情。為了免吃官司之苦,寫經濟及金融類訊息或者評論的人,通常會拿市場上已有的資料及訊息出來大作文章。說得白一點就是寫到讀者越是不明不白,作者就越安全。
也請各位回想過往香港的股災,每次都是來得突然,事前完全沒有警告。財經專家在事發前都是大聲唱好。唱好不犯法,唱衰犯法,大家都唱好股市房市。報章雜誌的編輯也會自我審查,這是出版界人所共知的事實。對於財經評論就更加是文字獄。有人跟我說過,寫財經評論是”字字官非、句句要命”。
很多人滿以為每天看財經就瞭解市場。結局依然是碰上股災,被殺個措手不及。
是誰啃掉1;600億美元壞帳
2008年1月為止,美國市場上,220萬筆次貸已經斷供,並且收樓或者正在進行收樓程式,總壞帳金額達到1;600億美元。無論是誰人啃掉這1;600億美元壞帳,最終這筆錢都是從資本市場及股票市場上蒸發掉。但是,至今為止,市場上仍然沒有訊息報導啃壞帳名單。在此風雨欲來之時,何以我們找不到誰啃掉這筆1;600億美元壞帳的壞訊息。
要是今天有人以畢生積蓄買入某些基金或者股票,明天發現股價暴跌至不值分文,原因正是那些股票啃掉這筆壞帳。所以,市場透明度非常重要,沒投資者想買股票免費贈送意外驚嚇。試問如此市場透明度,投資者怎樣會安心?若果投資者是計劃投資畢生積蓄作為退休養老之用,筆者認為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