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老爺們的好感。

悲劇演完之後,莫里哀又登上舞臺。他用謙卑的語言對陛下表示感謝,感謝陛下原諒了他本人和劇團的缺點,他們在如此令人敬畏的觀眾面前只能瑟瑟發莫里哀傳 ?31?抖。他對國王說他們想要娛悅世界上最偉大的國王的強烈願望使他們忘記了陛下駕前還有技藝高超的創新者,他們的表演不過是拙劣的模仿。不過,既然陛下能夠忍受他們的鄉土風味,他謙卑地請陛下“恩准他再演出一個小小的娛樂節目。正是這些小節目為他贏得了聲譽,他正是用這些節目獲得了外省人的歡心”。他的奉承使國王非常高興。這些話說得極好,很有理智,很有分寸,措辭委婉。對那些“偉大的演員們”的吹捧也是巧妙的。即使兩個劇團間早已料到的爭鬥已經開始激化,人們也無法指責是莫里哀首先挑起了敵對情緒。

演員們開始表演莫里哀在外省流浪時編寫的滑稽劇《多情的醫生》, 莫里哀脫下《尼高梅得》戲中親王的服裝,搖身一變成了《多情的醫生》的主角。這個小型鬧劇的內容非常有趣,而且演技也十分卓越。莫里哀是那麼滑稽,以至於奧爾良親王第一個笑了,接著,太后、老紅衣主教,最後連國王自己都笑了。所有的觀眾都鼓掌。《多情的醫生》 終場時被一片喝彩聲所淹沒,盧浮宮劇場似乎都被震動了。布林高尼劇院的演員這才感到恐懼,意識到他們的半壁江山註定要失去了,他們心裡又敬又怕,罵道 :“從外省給我們帶來了魔鬼!”

演出獲得了成功 ,《多情的醫生》深受國王路易莫里哀傳 ?32?十四的喜愛,下令要莫里哀的劇團留在巴黎演出,每年發給他們年俸1500裡佛爾,並把王宮的小布林朋劇院撥給他們使用。在這個劇院裡,他們和義大利喜劇團輪流演出。

莫里哀的劇團贏得了宮廷的歡心。為了生活,莫里哀現在必須討得城市居民的好感。當時有三個劇團在巴黎演出:義大利劇團、馬雷劇團和布林高尼劇團。莫里哀不擔心義大利劇團,大部分巴黎人聽不懂他們演出的語言,他們的演出劇目均是隻寫出梗概的戲,運用各種各樣的滑稽動作,這些戲無法和真正的喜劇競爭。莫里哀返回巴黎八九個月後,他們就放棄了陣地,回義大利去了。馬雷劇團碰到了不少好運氣,曾演出著名悲劇《熙德》; 1656年,托馬斯?高乃依把劇本《蒂莫克拉特》交給了這個劇團,這個戲可以說是17世紀獲得最大成功的戲,不過,該劇團最著名的悲劇演員蒙多里於1637年退休後,這個劇團的不穩定就開始了。1658年,該劇團遭受了極其嚴重的危機,眼看就要瓦解了。

第三家劇團比較穩定,頗受尊敬和歡迎,這就是布林高尼劇團。只有該劇團獨自佔有“王家劇團”的稱號,也只有該劇團有權用大紅海報預告節目。當人們談到戲劇時,倘若沒有特別說明,指的就是這個劇團。最知名的劇作家把自己的劇本交給這個劇團上演,莫里哀傳 ?33?觀眾只迷信這個劇團。

莫里哀也演悲劇,他想同布林高尼劇團的劇目爭個高低,因此,莫里哀決心一鳴驚人。

在1658年,書籍價高而又稀少,當時還沒有報紙,新聞靠口頭傳播,誰也不大清楚當時發生著什麼事,也不能肯定將要發生什麼事。戲院則是可以在同一時間向大量的人介紹各種思想的唯一場所。今天的人們是很難想像當時的劇作家和演員們的影響和勢力的。莫里哀和他的劇團這時已是名聲在外了,所以巴黎市民群情如潮,一起擁擠到小布林朋劇院。人人都想親自證實,這個新來的人——莫里哀究竟是何許人也。

觀眾是前來看《多情的醫生》這樣的喜劇的,可是莫里哀最初在小布林朋劇院上演的節目卻不是喜劇,而是高乃依的幾部悲劇,因而演出效果平平,觀眾騷動起來,終於有一個脾氣暴躁的巴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