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依依惜別聲中,大船緩緩啟航了,這時,上萬百姓在碼頭上跪下,重重向他磕了三個頭,大禮只對天地君親師,這是百姓們送別父母官的最高禮節,是他們發自內心的愛戴,李延慶向大家揮手道別,這一刻,他再也忍不住,兩行熱淚流下了臉龐。
宣和四年七月,在任職一年半年,李延慶離開了嘉魚縣,返回京城。
。。。。。。
此時,京城的官場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由於趙佶決定第二次北伐,引發了朝野內外的一致反對之聲,連王黼也不敢表態支援,更勸服不了百官,趙佶承受了巨大壓力,為了說服百官支援,減輕壓力,趙佶不得不再一次調整宰相,罷免張邦昌左相之職,王黼轉任左相,重新啟用老臣蔡京為右相,這是蔡京第四次出任相國。
蔡京不愧是大宋的文官領袖,他公開表態支援天子再度北伐,支援太子為三軍大元帥,朝廷的批評浪潮便迅速降溫了,數天後,批評的浪潮便漸漸在朝中絕跡。
王黼雖然也一再表態支援北伐,但他遠沒有蔡京的威望,加上天子趙佶對他在降低輿論方面的不滿,不再那麼全力支援他,王黼也不得不開始夾緊尾巴,低調做事了。
七月上旬,原本負責運送花石綱的數十支船隊上艘沙船開始陸陸續續將屯集在江南的三十萬石軍糧運回了京城,送往河北地區。
江淮之間的河道上隨處可見運糧的船隻,戰爭機器一旦發動,便開始迅速運轉起來。
這天下午,李延慶乘坐的兩艘千石客船抵達了京城南面的赤倉鎮,這時,船隻緩緩停下,只見前面河道上塞滿了大大小小的船隻,使客船難以前行,船伕連忙下岸跑去打聽。
片刻,船伕回來對李延慶道:“官人,好像是昨天晚上幾艘運糧船翻沉了,現在官府正在打撈,河道暫停通行,至少要等好幾個時辰。”
曹蘊走上前說:“夫君,這裡離京城已經不遠,要不我們僱牛車進京吧!”
“天太熱了,我怕你身體受不了。”
“才三十幾里路,我沒有問題。”
旁邊郭思思建議道:“要不我們在鎮上找地方先休息吃點東西,等明天天不亮再出發,那時天氣就涼快了。”
李延慶想了想道:“要不我們先下船去走走,吃點東西,然後再回船,那時應該可以通行了,我覺得住在船上更舒服一點,牛車還是太顛簸。”
“那好吧!”
李延慶便給船伕說了一聲,他先下船找來張豹、張鷹和楊光,對他們三人道:“你們先騎馬回去,去虹橋寶妍齋,告訴我父親,我們大概會在晚上抵達,請他先安排一下食宿。”
他們除了兩艘千石大船外,還有一艘專門運馬的馬船,專門運輸他們的戰馬以及陳大陳二研製出的幾大箱特殊火器。
三人點點頭答應,取了馬匹便上馬飛馳而去,李延慶這才帶著妻妾下了船,莫俊、劉方等人也下了船,眾人來到不遠處的一家酒樓,此時還沒有到吃飯時間,李延慶索性包下了這家酒樓的二樓,讓大家坐下休息。
這時,掌櫃上前行一禮道:“官人要吃飯還是喝茶?”
李延慶看了眾人一眼,笑道:“估計大家也餓了,就上酒菜吧!我也不點菜了,揀你們店裡拿手的菜上五桌就行了,酒水另外點。”
“好咧!官人稍候。”
掌櫃要走,李延慶又叫做住了他,“今天的報紙有沒有了?”
“有!有!朝報和小報都有,我給官人多拿幾份過來。”
不多時,掌櫃拿來厚厚一疊報紙,不光今天的,還有前幾天的,每樣都有幾份,還有小報旬刊,就是把十天的各種娛樂有趣新聞匯總在一起,也深受百姓歡迎,曹蘊和思思雖然帶著帷帽,但並不影響看報,她們喜歡小報,各自撿了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