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就只有掩住嘴,要笑也只能在心裡笑,要樂也只能關起門來偷著樂。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位聖人。一位是至聖先師孔子,一位是亞聖孟子。歷代統治者,都需要藉助於孔孟之道,來統治老百姓,所以對這兩位聖人恭敬得不得了,供在文廟裡,四時八節派代表奉祀。不定期地還要御駕出動到山東曲阜祭孔,那場面隆重浩大,壯嚴肅穆,九五之尊的天子陛下,都要朝他們兩位磕頭,以示崇經尊儒。因此,孔子有“百代素王”之稱。去過曲阜的遊客,都知道孔廟、孔府的規格,基本上參照北京紫禁城的規模修建的,富麗堂皇,顯赫威風,確有王家氣派。
但是,農民出身,造反起家,當過和尚,做過盜賊的朱元璋,對文明、文化、文人,有一種牴觸情緒。因之他比較另類,不怎麼買聖人的賬,尤其反感孟子。主要是這位亞聖,不把帝王放在最恭敬的首位。說什麼“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公開號召老百姓反抗君王,讓他氣得兩手直是發抖,這還了得,這個從哪裡鑽出來的孟軻,你要找死啊!
洪武二年,他下令把孟子的牌位,從文廟裡撤出來,取消孟夫子的配享資格。滿朝文武都慌了手腳,大家都是孔孟之徒,不執行命令不行,執行命令又感到極其紕謬。於是,一位刑部尚書,準備好了棺材,誓與亞聖共存亡,但也沒能制止住這位皇帝。幸虧,欽天監的星象專家出來說話了。他說,熒行於惑,是天要發怒的先兆,陛下是不是有些什麼政策舉措,讓上天感到不安了呀?
。。
皇帝的嘴臉(2)
朱元璋楞住了,遲疑了。第一,他終究是個農民,而且是小農經濟社會下靠天吃飯的赤貧農民,由於靠天吃飯,在基因中就種下了對天的敬畏之心,別人是不敢對他怎麼樣的,但老天爺要對他怎麼樣,他還是不能不在乎的。第二,他雖然貴為天子,唯闢作威,唯闢作福,誰也奈何他不得,可是,他再偉大,他再英明,他的命是掌握在老天手裡的,閻王要你五更死,決不留你到天明。所以,這位本質上的農民,讓步了,撤消聖旨,總算讓孟夫子在祭祀時,可以有一盤冷豬頭享用。這出農民皇帝撤孟配享的鬧劇,在清人全祖望的《鮚琦亭集》中,也有所記載,是當笑話說的。
在中國歷史上,帝王下令當場拷打臣屬,叫做“廷杖”,打死,打傷,打得終身殘廢者,以朱明王朝最厲害;屢興大案,株連人數之多,地域之廣,造成“村墟斷炊煙,隴上無行人”的瘋狂,也以朱明王朝最兇殘;刑罰之殘暴嚴酷,滅絕人性,例如“剝皮揎草”,例如“腰斬”,也以朱明王朝最為駭人聽聞;而宦官之多,特務之眾,也以朱明王朝創最高紀錄。
因此,有人說,朱元璋坐江山後殺掉的人,比他打江山時殺掉的人還要多,史書上通常缺乏精確統計,此說姑且存疑,但這位歷史上數得著的暴君,連自己的兒女親家,從他最初起義時就是親密戰友的李善長,都格殺不論,做他的臣民可想而知是如何的命懸一絲了。那時,大臣早朝,臨行前,全家人都出來與之揮淚送別,因為不知道晚間下了班,他回得了家,還是回不了家。
戰國時的孟軻,怎麼會把明朝的朱元璋得罪了,在當時沒有人敢試探一個究竟的。哪敢啊,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到了洪武二十二年,距離撤享的二十年以後,滿朝上下,早把此事忘得乾乾淨淨;沒料到,小人之記仇,真到了“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地步,他對亞聖的憎恨情結,不知怎麼搞的,又一次地神經質起來。這回好,朱元璋下令,索性取締《孟子》這本書,人們終於明白,孟夫子是因為什麼招他的恨了。
在封建社會,科舉年代,《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是學塾的基礎教科書,稱之《四書》。這位皇帝發話,另出一本《孟子節文》代替原來的《孟子》。在這本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