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天師,俗名張果,原為崇玄署正一道的道士。

早在高宗皇帝在位時期,張果就已然在道門同修中嶄露頭角,他修行進展飛快,悟性極高,無論何種道法道訣,只需稍加鑽研,就能信手拈來。

修為突破至玉衡境後,張果開始對崇玄署上清道、正一道、靈寶道三派以外的道門典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開始自行推演道法。

十數年後,張果居然真的開闢了除上清紫微斗數之外,新的卦算之道,即星命之學。

從此,張果在終南山徹底聲名鵲起,不少各地道宮道觀的師兄弟們慕名回山,與之探討卦算與星命之優劣。

在眾多同門道修的反覆鑽研和師長的點撥下,張果在星命之道上的造詣愈發突飛猛進,很快就突破至了道門七境天璇境,成為十二天師之一。

鑑於張果與其師兄葉法善兩人絕佳的天賦和對崇玄署的貢獻,當時的上清道祖師,還破例給兩人增添了只有護國天師才擁有的名號。

一位“通玄”,一位“元真”。

當時所有道修們都認為,有葉法善和張果這樣的道門後起之秀,崇玄署定會蒸蒸日上,不斷壯大。

令人可惜的是,因為一些外人不知的原因,張果莫名其妙地和崇玄署鬧翻了,就連昔日和他關係最為要好的師兄葉法善,也勸說不得。

後來,張果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離開終南山,從此雲遊四方,獨身一人尋覓他心中的大道。

張果的事蹟距今也有近百年之久了,很少有人見過他的真實樣貌,縱然記得,只怕也辨認不出來。

但張果喜愛倒騎毛驢這個特徵,早在數十年前,就已經伴隨著他的美譽傳遍了京城。

而這些年來,大乾各州郡縣時常有騎驢仙人救下臨危百姓的傳說,李林甫當然也有所耳聞。

但他一直都認為那隻不過是民間的傳說,卻不想居然是真的!

通玄天師張果,他還活著!甚至還進京來了!

李林甫欣喜萬分。

天下人都知道,張天師與崇玄署的關係早已破裂,並不和睦,自然不會對崇玄署之令馬首是瞻。

可以說,這是一位極其重要、值得拉攏的強大助力!

特別是在如今崇玄署召回各地道宮道士,緊閉山門的態勢下,一位天師級道士的實力,那是何等的重要!

而且這麼多年過去了,誰知道張天師的修為有沒有更進一步……

李林甫的政治嗅覺一向敏銳,對於終南山這種異常的舉動,他早就有所留意,心裡也有一些猜測。

值此風雨欲來之際,權勢財富已經不再是他首要追求的事物,實力才是最為核心的東西。

一想到張果極有可能已是道門八境朝元境的高修,李林甫的呼吸就急促了起來。

只要能想辦法在眾人之先找到張天師,並拉攏到他,無論和哪方勢力對壘,他都將居於不敗之地!

想罷,李林甫讚許地誇了那什長和守城校尉,大手一揮,大方無比地賞賜道:

“好!汝二人立了大功了,來人,各賞一千貫錢,以表本相謝意。”

說話間,就有李相府的隨從上前,賽給驚呆了的什長和校尉一人手裡一張飛票,飛票上顯示著一千貫的面額。

有趣的是,這兩張飛票,居然都是公孫氏開辦的亨運錢莊的飛票。

什長和守城校尉一輩子也沒見過這麼多錢,激動地無以言表,當即跪下向李林甫表忠心,連磕了幾個響頭。

李林甫彎腰制止並扶起了他們,微笑著與這兩人告別,待回到馬車裡後,他毫不猶豫地下令道:

“殺光見過這幅畫像和今日看守春明門的所有人,不得露出端倪。”

三個內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