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饑饉,就是饑荒,或者有戰爭,就小三災,轉輪聖王只要到那個地方去,他的摩尼寶珠一照,這三種災難就消滅了。所以,轉輪聖王的明珠在七寶當中可以說是一個指標性的寶物,指標性的,就像國王的寶杖一樣。明珠在,轉輪聖王在。這是他王位的一個指標,所以他不能夠隨便把這個摩尼寶珠去賜給這些有功的戰士。為什麼呢?因為轉輪聖王就這麼一顆寶珠,如果隨便賞給其他的軍隊,“諸王眷屬,必大驚怪”,因為它是一個國王的指標。

這段經文有三段,有三個重點:第一個,轉輪聖王的出世,那表示佛陀的出世。第二個,他出世以後第一件事情,出兵討伐盜賊,因為他要統領四天下。第三個,功成賞賜財物。

這個賞賜就有一般性的賞賜跟特殊性的賞賜。一般性就是賞你一個田宅、聚落,這個城市就送給你了,這個珍寶就送給你了。但這個時候對轉輪聖王來說其實是沒什麼差別,因為他財物太多了。這種一般性的賞賜就是田宅、聚落、城邑等等,但是他頭頂上的摩尼寶珠是不能賞賜的,這叫特殊的賞賜。

這比喻什麼呢?

學佛的人很多,因為佛教多元化,有這個五乘嘛,“我家廣大,種種皆有”,你進入佛門,你絕對不會白費的。一般人進入佛門以後,有人一輩子就修佈施,他什麼事都不做,就是做義工。他深信佈施這個法是甚深微妙,哪裡有事他就去做義工,所以他得到轉輪聖王的賞賜,叫做福報。他也是有功勞,對不對?他今天修佈施,也是佛法,所以佛陀就賞他一個福報,可能讓他受用三生、五百世等等。有些人一輩子他什麼事都不幹,就持戒,尊貴身,特別尊貴。有些人修忍辱,他就特別莊嚴。所以,我們一般人學佛,在佛陀當中得到的賞賜叫做片段的功德,佛陀不會把摩尼寶珠給你的。這是一般性的賞賜,就是你得到了富貴,他得到了莊嚴,他得到了尊貴……等等。這就是我們說的一般性的賞賜,總之你有修行你就能夠有賞賜。這是第一個,譬喻。

醜二、合法

文殊師利!如來亦復如是,以禪定智慧力,得法國土,王於三界,而諸魔王不肯順伏。如來賢聖諸將與之共戰,其有功者,心亦歡喜,於四眾中,為說諸經,令其心悅,賜以禪定、解脫,無漏根力、諸法之財,又復賜與涅盤之城,言得滅度,引導其心,令皆歡喜。而不為說是《法華經》。

這以下合法。“文殊師利!如來亦復如是。”如來的出世,正如轉輪聖王的出世,他們兩個都有共同的使命。轉輪聖王是要統領四天下,佛陀的出世是解決眾生痛苦的問題。佛陀的出世是有備而來的,他不是隨便出世的。他是怎麼樣?“以禪定智慧力,得法國土,王於三界。”佛陀是具足圓滿的禪定(指的是福德莊嚴)、智慧(是智慧莊嚴),成就法身淨土而統攝三界。

那麼,在統攝三界的過程當中,有些人服從,有些人不服從。誰不服從呢?魔王不肯順從。這個魔王指的是我們內心的煩惱魔。所以如來就派遣三乘的弟子跟這個煩惱作戰,就修四諦、十二因緣、六度等等。“其有功者”,這些修習有功的,果然把煩惱調伏以後,佛陀就歡喜了,就在諸經當中,賞賜功德,使令內心能夠歡喜安穩。

佛陀一開始對我們凡夫賞賜什麼呢?賞賜禪定、解脫、無漏的這個五根、五力,就三十七道品,種種的功德法財。進一步呢,再進一步有成就的,初果以上的,就賞賜他涅盤之城。就說,好!你們終於了生死了,有一個涅盤寂靜可以休息了。佛陀以這種種的賞賜,他的目的是幹什麼呢?“引導其心,令皆歡喜。”但是佛陀不會賞賜《法華經》的一佛乘的功德,不能賞賜的,這不能隨便賞賜的。這對我們凡夫來說,當然,佛陀不賞賜是跟我們有關係的,因為我們大乘善根不成熟。

佛陀說法是這樣子,佛陀有兩種說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