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意味深長的哦了一聲,擺手允許對方呈現楚君的舞樂。

第二百六十四章 來段鋼管舞,如何?

春秋時代,舞蹈者都是男人,而歌唱者反而是女人。因為在這個時代,舞蹈都是男性從狩獵活動中演化出來的。這種舞蹈常常帶有教導未成年男子如何捕獵的作用,也就是說:上古時代的舞蹈除了祈禱作用外,實際上還是上古時代的一種教育手段,專門用來教導男性如何進行戰鬥。所以當時的舞,大多被稱之為“干戈舞”,即:手持武器模仿狩獵活動中的各種動作。

按照後來子產的鬼學理論,當時的舞蹈屬於陽性,而歌唱則屬於陰性,專屬於女性。女子一般透過歌唱,教導自己的子女如何在採集活動中,辨別各種果實以及植物。

楚國的“干戈舞”在列國中一向享有盛名,在春秋時代各種典籍中,大家都眾口一詞的誇獎楚國舞的美麗,包括晉平公流亡時期的記錄。楚國曾滅了四十多個國家,這四十多個國家的祭祀文化交織在一起,使得楚國的舞蹈殉麗多彩,風格多異,舞蹈動作多的讓人眼花繚亂。

這次上場的是一隊楚國的樂舞班子,樂舞班子共有七十五人,恰好是軍伍當中的一個“兩”。這群男子只穿著短裙,面板裸露在外,上面繪製了各種各樣的誇張花紋,頭上則戴著獸骨面具:大多數人戴的是羊頭面具,少數幾個人戴著虎頭、鹿頭面具。楚王自稱姓“熊”,熊在楚國屬於圖騰崇拜,所以楚國樂舞當中,很少有熊的出現。唯有到了戰國後期,楚國舞蹈者才戴上熊頭面具以顯示自己的兇猛。而此刻,在場武士所戴的猛獸面具當中,唯獨沒有熊頭存在。

舞蹈者在鼓聲的指點下,一手持著小型圓盾,一手持著長矛,在趙武的大殿當中慢慢展開了隊形。趙武的中軍“大帳”足夠寬闊,即使楚國舞者擺出一個小型戰陣,殿中依舊顯得很寬敞。

但等這些楚國人列好了隊形,發覺楚國的使者已在祈午的安排下,獨自踞案坐在殿門口。踞案是一種很不禮貌的坐姿,古語獨處為踞,張開兩腿坐也是踞。楚使現在兩種情況佔全了,他是獨自一人,張開兩腿,坐在門口。當然,讓使者坐在門口,也是一種極不禮貌的行為,楚使這是用極不禮貌的坐姿來回應晉方極不禮貌的待遇。

楚國的樂舞沒有其它音樂配器,唯有一陣陣鼓聲。三聲響亮的敲擊聲響過,場地中心擺好POSS的楚國舞者緩緩的舉起了長矛,用盾牌遮擋胸前,做出了投擲姿態。在場的晉國將領一見這個情景,紛紛嗖的站了起來,他們手裡按著寶劍的劍柄,就等趙武一聲召喚。

趙武坐在首席的位置上,微笑著衝將領們擺擺手,那些將領們不甘心的重新坐下。此時,楚國舞者依舊靜立,擺著造型。趙武坐在原地微笑,開口說:“我們取得了勝利,失敗者當然不甘心。作為勝利者,應該大度點,因為我們獲得的已經夠多了,應該允許失敗者帶有滿腹的抱怨……諸位且安坐,讓我們欣賞楚國的樂舞吧!”

楚國舞者使用的不是他們著名的長戟,而是長矛。其實,長矛比干戈與戟出現的還要早。早期人們在狩獵活動中,都用一根筆直的木棍,削尖了,或者用火燒一燒棍頭,而後在石頭上磨去灰燼,於是,長矛的雛形就出現了。早期的長矛既是武器,也是一種可以投擲的梭鏢。而戟與戈的出現,卻是因為戰車的出現而後創造出來的。戰車的衝擊力很強大,在戰車上使用直刺武器,堅硬的矛杆反而會傷害使用計程車兵,於是,戈與戟這種利於勾啄的武器應運而生。

楚國人最先發明瞭戟,但在他們的樂舞中,長矛這種武器卻是主要道具。

剛才,晉國將領是因為楚國舞者做出投擲的動作,這才按劍而起。楚國舞者投擲的方向是趙武的座位,場中七十五柄長矛一起將矛尖指向趙武,而趙武卻坦然無懼坐在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