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大千世界之內,所有的聲音都能夠清楚分明。他是怎麼聽到呢?就是用父母所生的業報身。但是他雖然業報身,他內心有清淨的功德,所以皆悉聞,而且皆悉知。

那麼他是怎麼樣聞知呢?他能夠去分別十法界聲音的差別,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壞耳根——他不生取著。這個人不可思議,這中道的即空即假即中!我們凡夫聽到什麼聲音,就住在這個聲音的影像上,所以我們的耳根就被破壞了。本來我們的六根是周遍、是圓融的,結果我們看到什麼,就跟強力膠一樣,就住在上面,就把自己給包住了,這叫壞耳根。什麼叫壞耳根?就是你貪求什麼樣的影像,這個東西就把你耳根的功能給破壞了,你自我障礙了。他能夠了了分別而不生取著,所以他不壞耳根。

那麼,有關這一點,“了了分明,不生取著”,我們看附表第四十四,這個耳根清淨是怎麼成就的,我們說明一下。六根的道理都一樣,你知道一根怎麼樣進去迴光返照,去恢復本來面目,你六根的道理都一樣,只是所緣境不同。

好,我們先把它念一遍: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

我們常常說,調伏攀緣心,最好的方法就是把真如給喚醒,就回光返照。關鍵是怎麼喚醒真如呢?這有點籠統。其實它是可以從六根進去的,因為你六根就是真如對外的六個視窗。那麼在《楞嚴經》,它特別強調耳根,因為耳根是最容易去修圓通的,理由很多,我們這裡就不說了。

耳根的圓通,它第一個,“初於聞中”。第一個你要鎖定你的所緣境,你不能夠廣泛的對六根,那你這樣就修不起來。因為你一定要集中一個根,從聽聞當中的耳根下手。

怎麼下手呢?兩個重點:第一個,入流;第二個,亡所。

“入流”就是你的觀照力。《法華經》說到底,還是你的內善根是關鍵。內善根是怎麼來的呢?當然了,不是你整天坐那邊打妄想,你要能夠學習《法華經》,大乘佛法的不思議境,你要有清淨的傳承。你學習《法華經》以後產生內觀,內觀以後就怎麼樣?慢慢地入於真如佛性之流。我們凡夫的內心是入於打妄想之流,顛倒妄想之流,就是順生死流。那現在迴光返照,“入流”,就透過內觀開始迴光返照,進入了真如法性之流。

那結果呢?結果就“亡所”。“亡所”,這個耳根的所緣境——它的“所”是什麼?當然是聲塵。我們的耳根無量劫地流轉到現在,我們沒有一個耳根是清淨的,因為沾了太多灰塵——我們過去生喜歡什麼樣的音樂,討厭什麼音樂;我們過去生喜歡別人說什麼樣的話,討厭說什麼樣的話。這個就壞了耳根。

那怎麼辦呢?我們迴光返照以後,回到真如的理性以後,就內調心識、外脫聲塵。向內消滅攀緣心,這個是根本。我們常常說,消滅攀緣心就是憶念真如,就是你不斷地告訴你自己:我的攀緣心是不存在的;我內心本來清淨、本來具足,我幹嘛去攀緣?

我們為什麼喜歡攀緣?諸位你想想看,為什麼你喜歡攀緣?因為你認為外在的人跟事會給你快樂,你這樣認為。就是快樂是追求的。這個是我們生命最大的錯誤。快樂要是可以追求,那你就不要修行了,你去追求就好了,那就各憑本事了。欸,那這個人會成功,跟他追不追求沒有關係。他如果有福報,他不求,福報也會出現;他要沒有福報,他怎麼求也沒用。所以追求只是一個助緣。但是我們一般人不知道。

就是說,其實我們內心本來具足,你不需要追求,你只要去修。比方你喜歡福報,欸,沒關係,你不要去追求,你也不要跟誰去搞好關係,都不需要,你去修佈施。你這個佈施的業,它是修德會去創造性德,你就把你心中的佈施功德顯現出來。這很簡單,跟你追不追求沒有關係。我們過去的錯誤就是認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