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默特蒙古人在那片區域的脆弱農業幾乎是用一夜之間,便是土崩瓦解。他們臨走的時候,自然是不忘了帶上這些漢人奴隸,而也就是在那個時候,趁著混亂,陸添丁偷了一匹馬,死命的往南逃竄。
在蒙古人的地界兒呆久了,自然也就學會騎馬了。
歷盡千辛萬苦,一路躲躲藏藏,向南逃跑,終於是回到了漢人的土地。白音和烏蘭巴日,卻是在路上碰到的兩個蒙古孩子,當時他們也就十來歲。他們卻是糟了草原上的馬賊,父母都給殺了,只有兩個孩子藏在草叢裡躲過一劫,碰到陸添丁的時候,也是都餓的奄奄一息了。
知道對方是蒙古人,有心想不救,但陸添丁委實是心好,實在狠不下心,看到他倆就跟看到自己那兩個給殺了的孩子一樣。於是陸添丁殺了馬,救活了他們兩個,爺仨兒一路扶持著,回到了這裡。
只是沒想到,回到老家了,等待的卻是更難熬的日子。家裡的土地已經給人霸去了,陸添丁去理論,被那大戶人家打折了一條腿,要不是白音和烏蘭巴日沒日沒夜的伺候著,怕是挺不過來了。沒了土地,只得成了流民,走了不知道多少路,好幾次瞅著就要餓死。陸添丁沒白好心,白音和烏蘭巴日把他當親爹看待,細心伺候,這才能捱到磐石堡。董策聽了,不由唏噓。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三四七 大選兵
板升城之事,他素來知曉,只是過去所知的,都是板升城造就了一個個的塞上江南,卻沒細想,其中沁透著這麼多漢人的血淚…
所謂板升,其實就是房屋的意思,板升城由來已久。早在嘉靖年間,達延汗孫俺答汗率土默特部駐牧豐州灘,此地乃是當年遼國之豐州城,和雲內州、東勝州統稱為西三州,乃是威懾西南邊境的重鎮。豐州城內設有西南面招討司,主要是為了防範西夏。後來豐州城被毀,俺答汗一部在戰火燒過的廢墟上生活,十分困窘。
俺答汗一開始和歷史上那些遊牧民族首領想的一樣,都是希望靠著與中原王朝通貢互市的方式來彌補北方經濟的不是。不過此人確實乃是一代豪傑,之後竟另闢蹊徑,全面引入漢人農耕文化。
俺答汗用牛二犋,耕磚塔城,開墾耕地約五六頃,所種皆谷、黍、蜀、秫、糜子,又治窯一座,決意學習中原,定居農耕,改革單一遊牧。有決心了,還得有人,俺答汗便開始大量招徠中原漢人,開發豐州,以期以擺脫單一遊牧造成的衣食困難。
而他也是運氣好,正好趕上南邊兒大明頻頻出事兒。嘉靖年間,此時正是內地階級矛盾尖銳之時,晉陝農民、市貧、工匠因不堪官府壓榨和地主的殘酷剝削,紛紛遷往地廣人稀的土默特蒙古地區謀生。此外,還有農民起義軍餘部、兵變戍卒、起事失敗的白蓮教徒等也常偷越長城,潛逃到豐州川。
“初,大同之變諸叛卒多亡出塞,北走俺答諸部。”
“虜割板升地家焉,自是以後,亡命者窟板升、開雲田豐州地萬頃,連村數百”。
俺答汗給北遷漢人發給牛羊、帳幕、土地,允許其建板升,聚村居住,並制定處罰盜竊田禾、踐踏禾苗等保護農田的法令,一時間,那裡的漢人百姓活的比內地還要好許多。
這也給他帶來了真真正正的實惠,這等獎勵農耕的開明政策,吸引了大批內地漢人出塞謀生。
“聞虜築板升以居我,推衣食以養我,別無差役以擾我……我與其死於飢餓,作枵腹鬼;死十兵刃,作斷頭鬼,而無寧虜去,猶可得活命也。”
這乃是當時投奔俺答汗的漢人的普遍心理,反正中原也活不下去,乾脆投韃虜去也。這個年代,百姓的國家觀念是非常淡薄的,能有口吃的,才不管你那許多